前几天在朋友圈(xuzhen3699)说到养阳话题,不少人留言,咨询怎样养阳,今天咱们就系统地讲讲,希望有所帮助和启发。
养阳的前提是,先弄清什么是阳?经常说阴阳,阳气,阳虚,咨询交流过程中,发现有些朋友对这些概念并未真正理解,有必要先澄清下。
阴阳本质是一种辨证思想,就身体而言,阳指的是脏腑功能、动力、盛衰,具体点,加工能力、吸收能力、造血能力、推动能力都属于阳的范畴,通俗的理解为“火力”也行。
阳虚意味着加工能力弱,造血能力弱,推动力弱,久则出现不爱喝水(加工不了)、抵抗力不足怕冷、易生病等问题,老年人表现的明显些(机能自然衰退),年轻朋友过度透支使用也会出现阳虚,常见的性能力变弱多属阳虚,被压榨的太狠,实在撑不起来了;
阴指的是基础物质,比如血、精、津液、唾液都属阴,阴虚意味着这些东西不够用了,所以出现总口渴、干燥虚热、头晕、经量少等症。今天不打算详细说这些概念话题,其实很早之前就在中医养生课程中说过了,可以看回。
重点说养阳,养阳的本质就是好好呵护脏腑,保护好运化吸收、化生气血、推动防御温煦等功能,这样才能保证气血津液源源不断被生产出来,滋养肌肤组织,人才有能量,充满活力。
反之,不重视养阳,总是各种折腾,破坏脏腑的加工化生等能力,吃再多再好也没用,因为脏腑不加工了或加工不了,那气血津液等物质就没法被创造出来,问题就大了。
上面说的是养阳的重要性,还是请朋友们重视下。
1、为何春夏养阳?
关于养阳,内经早有记载:“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。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,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。逆其根,则伐其本,坏其真矣。故阴阳四时者,万物之终始也,死生之本也,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苛疾不起,是谓得道。”
养阳也不是说一定在春夏,阳虚体质,一年四季都要重视养阳,之所以提倡春夏养阳,基于以下几点:
一天人合一。
春夏天地阳气蒸腾,有利于增强阳气,人也要主动去适应季节变化,步调保持一致,“养阳”符合天人合一原则。
二容易过度宣泄。
夏天,毛孔大开,出汗较多,这本质是阳气宣泄的表现,正常的,但容易过度宣泄,有的朋友大热天剧烈运动,汗流不止,马上就头痛,这属于阳气过度宣泄了,易伤阳,注意养阳就能避免这种情况。
三有利于阴阳平衡。
天热,阳气宣泄,体内就容易阳虚阴盛,肠胃不好的,再吃点凉的,就容易频繁腹泻了,适当养阳,就能避免这种情况,维持体内的阴阳平衡。
春夏虽然炎热了些,但对于阳虚体寒者,是改善提升体质的黄金季节,此点在朋友圈也反复强调,真的等到秋冬天寒,冷的受不了的时候再养阳,估计来不及了,体质改善好转也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。
2、如何养阳?
养阳,重在一个“养”字上,其本义是呵护脏腑、阳气,避免过度耗损伤害折腾,但交流过程中发现,不少人上来就补阳,比如天天吃生姜片,天天大量艾灸,还有进补羊肉及各种温阳补药,体质合适的话还行,怕的是跟风者,尤其身体健康的,也想着补补阳,就容易伤阴生热,各种燥热症就出现了。
说这些,是想做个提醒,切勿跟风,一切从自身体质出发。
对多数人而言,如果身体状态整体良好,做好“养护”就好,遵循“不伤即养”的原则,倒也不用过分去温补;
对阳虚体寒者,除了做好养护避免继续伤阳外,可适当进行一些补阳措施;
还有一些中间状态的,有点阳虚怕冷体弱,但也不是很严重到阳虚体质了,做好基本养护外,可酌情采取一些温阳措施(根据身体承受程度)。
养阳具体措施,下面说几个关键点。
⑴养肾阳为本。
肾为阴中之阳,主命门火(肾阳/真阳),此火能温煦全身,促进生长发育,成为各个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,如命门火衰,可导致全身阳气衰弱,引发诸多并发症,比如脾阳虚导致完谷不化五更泻、性能力变弱、怕冷手脚冰凉等等。
根据日常案例总结,伤肾阳的行为主要是纵欲,尤其夏天心火亢盛,加之着装偏少,易导致相火妄动,难以自制,频繁纵欲。
所以,夏天一定要重视戒意淫节欲,这个没有捷径,主要靠自己认识到纵欲危害,远离诱惑源头,加以自制;尤其年轻的朋友或学生,放假在家,久宅易积累郁气成火,也是纵欲一大诱因,多出去参加社会活动为好。
⑵适度宣泄。
从出汗角度讲,夏天是阳气能量往外宣泄的季节,出汗是宣泄的一种外在表现,适当出汗符合季节规律,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。
重点强调“适度”,意思是该出汗就要出汗,但也不能过度出汗,过则伤阴伤阳。
一不宜长呆空调房。
现代社会,空调无处不在,很难完全避开,但有的怕热,整个夏天都呆在空调房里,身体没有宣泄出汗的机会,就不太好。工作学习之余,每天可以抽点时间去户外走走玩玩,适当出出汗,有好处的。
二活动适量。
上面提到一个案例,大量距离运动狂出汗后,出现头痛,这是伤阳表现。
动则生阳,常活动运动,特别是阳虚者,当然是支持的,但注意力度和时间,控制在身体承受范围内,搞得各种不适就过了。动完,不宜立即冷水澡或进空调房,下下汗再说。
三警惕各种刺激大量出汗。
比如汗蒸之类,汗属于阴津,过度流失易伤阴伤血,尤其心血管疾病者不适合,再有各种夸张宣传也要打个问号,蒸蒸汗身体就变好了?排毒湿气这些说到底还是依赖脏腑功能、大小便通畅、代谢能力。
⑶不扰阳。
阳气变化规律是这样的:
白天护卫肌表,日出时,阳气生发,日中时,阳气最为旺盛,日落时,阳气变弱,汗孔也随之闭合。
所以,天黑以后,不扰动筋骨,避免过劳及各种刺激,说几个常见相关点。
*工作学习不宜熬夜太晚,搞得身心疲倦,事情多可早起一会;
*晚上不宜露天睡觉;
*理论上,晚上不宜过于剧烈活动,有的半夜还跑步,不太妥当,有条件,白天做做日光活动挺好;
*房事的话,23点以后不宜,会扰动阳气,有的大半夜还在纵欲,或者半夜醒来睡不着纵欲,伤害极大,严禁的。
⑷避外邪,护阳气。
外邪伤阳的话,有两种途径,一是通过肌肤,比如受寒受风受湿,充斥肌肤及头部,引发不适;二是通过饮食摄入体内,伤及脾胃之阳。
当然,人体也没那么脆弱,如果稍微沾染点外邪,就出问题,说明卫阳之气较弱了(邪不胜正),此点也从侧面反映一个人的体质强弱。
说几个细节。
*关于空调。
不吹空调,热的没法工作学习,也睡不好,咱们不反对吹,只是做好保暖,既享受凉爽同时不被其所伤(避寒邪)。
*关于饮食。
>起床,尽量喝温热水,不推荐凉水;
>天热吃点冷饮/雪糕/西瓜/凉菜/凉皮/凉茶等,咱们也不反对,但不宜空腹吃,喝点热水或吃点热乎的垫垫肚子,吃进去要靠阳气来腐熟,如果火力不足,容易腹泻拉稀;
当然,如果脾胃虚寒/宫寒/阳虚体质/经期,一碰凉就难受,干脆别碰了,以免继续伤阳。
*虽然夏天,仍然建议热水洗脚/洗澡,尤其女性朋友;
*头部为诸阳之汇,不宜冷水洗头,需及时吹干再出门;
*几个关键部位要护住:小腹,后背,不管平时穿衣,还是空调房;
*夏天要注意防暑湿,可弄点绿豆薏米白扁豆冬瓜荷叶粥之类,穿插用用也行。
⑸驱寒之法。
针对阳虚体弱的(卫阳之气不足),再怎么注意,难免有疏忽的时候,比如没忍住吃雪糕了,使劲吹空调,外出碰到雨天受凉了,再有空腹喝冷饮吃凉菜了...然后诱发各种不舒服,怎么办?有无弥补措施?
*受外寒:易导致皮肤起疹子,有些是剧烈运动后吹空调或冷水澡,也会如此,原因是阳气郁积于皮肤,发不出来所诱发,此种情况一般辛温解表,发发汗就行。
常用:葱白、麻黄、防风、紫苏叶、桂枝等,经典方包括麻黄汤、葱豉汤、香菜胡萝卜汤(发汗透疹),但适可而止,过度发汗伤阴亡阳。
*受内寒:摄入寒凉之物,易腹泻,小腹冷痛等。
可弄点生姜大枣汤喝喝,小腹冷痛,可弄点葱白炒炒热敷肚脐,宫寒者也适合。
当然,图省事,那就多晒晒太阳,适当活动下出出汗,或泡下脚试试。
⑹补阳。
补阳和驱寒不同,补阳是提升正气,驱寒是往外散寒祛邪。
是否补阳,取决于自己体质,并非所有人适合,这块主要针对阳虚体寒免疫力不足者。
补阳之法,从大的方面,有外补与内补两种途径:
【外补】
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刺激经络穴位,以激发阳气或脏腑功能,常见:
*泡脚温阳:一年四季都可以泡;
*加强运动:动则生阳,需要时间积累;
*刺激后背:后背属阳,督脉(阳脉)纵贯上下,通过按摩拍打或撞背的方式,有利于激发阳气;
*晒太阳:太阳为万物之父,也能温煦身体,有利于增强阳气,每天晒晒太阳,参与户外活动都是不错的;
*按摩头部:头部为诸阳之汇,有的早晨起来按摩、敲打、梳头,马上感觉头脑清醒,有利于阳气生发;
*艾灸:适度即可,关元穴、足三里都是常用的。
提醒:以上外部刺激,掌握好力度、时长、频率,切忌过度刺激,过则易伤阴导致干燥内热之症。
【内补】
主要通过摄入相关食疗或药物的方式补阳。
常用材料:
干姜、高良姜、肉豆蔻、肉桂、核桃、肉苁蓉等,肉桂的话,可以磨成粉,煮粥或做饭放点,刺激性没那么强;至于羊肉,也温阳,但其滋腻偏湿热,脾胃不好,多吃易舌苔变滋腻。
常用经典方:
*理中汤/丸: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、食欲不振;
附子理中汤(丸)针对脾胃虚寒较严重者。
*小建中汤/颗粒:温中补虚而止痛,也是针对脾胃虚寒导致腹痛、喜按喜暖、面色无华等;
*黄芪建中汤:用于气虚厉害、面白无华、肢体倦怠自汗,虚寒类溃疡病比较合适。
*至于阳气虚脱厉害,甚至危及生命的话,多考虑四逆汤或参附汤之类,普通保养一般用不到;
*单独补肾阳的话:说过多次了,如金匮肾气丸、右归丸(温补肾阳更强劲)。
注意:温热病/阴虚火旺/血证/孕妇,都不适合补阳。
真正的阳虚体寒,温补就不容易上火,反而感觉舒服,如想尝试的话,需要辨证下,一味长期坚持补阳,需当心补成阴虚体质了。
关于春夏养阳,先说这么多,1-4点适合多数人,照着做有益而无害,5-6点是可选的,要结合自身情况来灵活安排。
体质较弱,抵抗力不足,宜抓住春夏这个阳气旺盛的节点,花点时间,大力提升,待秋冬来临,必然是有所受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