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常来说,睡一觉起来,人会感觉神清气爽,浑身轻松,思维敏捷,但有的朋友不是这样,无论怎么睡,仍然感觉疲乏,头脑昏沉,眼皮都睁不大开,这就意味着身体没有得到充分的恢复和休整,属于异常信号,长期这样,就没法很好的支撑日常活动,心情也会莫名烦躁不安,如果还有过劳情况,就容易爆发各种并发症甚至疾病了。
到底是哪里的问题?还能改善么?
下面大体说说,希望有所帮助和启发。
一、常见原因及相应改善建议。
⑴入睡点过晚。
之前专门发文章强调过,也常在朋友圈(xuzhen3699)提醒,入睡点是睡眠质量第一要素。
不少人总不以为意,觉得只要睡够时长,哪怕半夜三更睡也没事,这是个误区,身体有自己的运行规律,不是咱们能控制的,只有遵循这种规律,才能保持健康。
一般23点以后,阴极阳生,这个时候不睡,有的会突然感觉头脑清醒了,如果仍然熬夜晚睡,相当于透支第二天能量,白天人就易疲乏。
从脏腑角度看,23-3点,对于养肝胆非常重要,最好是处于沉睡中,肝一方面藏血存能量,另一方面又主生发,人头脑清醒与否同这种生发之力关系极大,睡得晚,肝胆无法得到休养,呈现疲劳状态,就导致贮藏不足,生发之力也弱,人起床后难免感觉疲惫了。
自己不妨做个试验,9点睡,11点睡,12点以后睡,感受下起床后有何不同。
就入睡点而言,如无特别紧急事情或上夜班,请保持23点前睡;白天补觉,不符合天地运行规律,非长久之计。
很多人是习惯性熬夜,自己也控制不了,虽然习惯难改,但也不能听之任之,还是要行动起来,只要开个头,体验到早睡的益处,积极性调动起来,后面就好办了。
⑵睡眠本身的问题。
就是睡不好,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,没法“充电”,白天自然“电量”不足。
睡眠问题包括:失眠(入睡困难),易醒(睡眠中断),多梦(人睡心未睡),半睡半醒(身心未完全睡着)。
以上任何一点,都会影响睡眠质量,进而影响第二天精神状态,分别说下。
《失眠》
想睡但睡不着,翻来覆去,什么办法都用了,越想睡头脑越清醒,以致心烦气躁,身体发热甚至尿频。比如9点就开睡,要躺到大半夜甚至天亮,在困倦中迷迷糊糊才睡着。
睡眠的本质是阳入阴潜藏,则阴阳和合安静,身心得眠,反之,阴阳失衡,则阳亢躁动,心神不安,自然难以入睡。
*各种刺激阳亢的,晚餐少用,包括浓茶,咖啡,功能性饮料,过度出汗等;
*留意泡脚艾灸等温阳措施影响(有的助眠,有的用之失眠);
*伤血的行为也要控制,比如过度节食,过度素食等营养不良,血不足则神难安;
*情绪心态本身是否平稳,平稳的话,仍然睡不着,多考虑身体本身原因,反之,就要养心静心了,心里有事,身体再健康,也易失眠;
*食疗辅助:常用酸枣仁、茯苓、百合、莲子、桂圆肉,湿热痰湿者不宜多用。
有的吃安眠药、褪黑素等助眠,要警惕长期依赖和副作用。
《易醒》
入睡容易,总是中途醒来,没法睡个整觉。
有的1点醒,有的3点醒,有的4点......每种情况都有,之所以醒来,还是身体运行不顺;睡眠中,身体也要进行一些修复和调整排毒等,这个过程遇到阻碍了,就会醒来,算是发出个信号。
常见阻碍包括:淤堵不畅、内热、小便憋醒、五脏收藏能力变弱(第3点提到)。
具体要结合醒来时间点,大体上23-3点(肝胆经),3-5点肺经,还要考虑是临时的,还是长期顽固性的,其涉及原因都不同,无法给出适合每个人的改善方法。
《多梦》
梦,说到底,也是发生在大脑里的思维活动,人睡心未睡,有的做梦厉害,起床还头疼,大脑呈现疲劳状态。
爱想事情,思虑过度,各种担心焦虑容易多梦,有这种情况的,要重点养心控心,不能指望吃点什么来控制思维,如何养心静心,之前都过文章讲。
如果心态没问题,仍然多梦,就要重点养血补血,血足则神安,具体做法,之前发过很多文章讲。
失眠部分的一些食疗也可辅助。
《半睡半醒》
就是睡不沉,身心总是紧绷着,类似于缺乏安全感一样,那脏腑气血也无法充分休息恢复。
关键在于“放松”,身心彻底地放松,找找有无诱因,先解决掉;
*有意识的采取一些放松措施:自我暗示,配合想象力,暗示自己放松,闭上眼睛,想象着身体从头到脚都彻底放松下来,一点力气都不要使;
*其他辅助:静坐冥想,有的反馈也管用。
⑶脏腑亏虚/衰老。
脏腑是身体之根本,食物消化吸收、阴津气血化生都离不开脏腑支撑,如果脏腑亏虚或衰老了,必然会影响方方面面,从吃饭到气血盛衰,再到精神状态,日常活动都要受影响。
随着年龄增长,脏腑组织难免趋于衰退老化,这是自然规律,正常的,问题是有些朋友还很年轻,就脏腑亏虚老化严重了,这就要重视了,此类案例平时遇到还不少,睡眠不解乏是表现之一。
如果脏腑生机旺盛,即使平时累到了,睡一觉就能恢复,但脏腑本身亏虚或衰老了,单纯靠睡眠就难以修复了,就好像弹簧一样,弹性不足或没有弹性了,拉出来没法复原了,脏腑本身恢复能力弱了,再怎么睡觉也不管用了。
为什么脏腑提前亏虚或老化呢?主要是过用,提前透支了。
一座负重1吨的桥,你天天运两吨的货物,不断压榨其支撑潜力,持续磨损,久了就易坍塌;人体脏腑也不是钢铁做的,可以恣意折腾使用,也需要休息补充能量养护,不然就老化地快,这种衰老主要体现在功能和藏精能力的下降。
功能下降:比如食欲饭量下降,容易腹胀了,大小便不是那么通畅了,肝胆生发之力弱了,疏通不足易淤堵,各种痰湿外邪滞留,性能力下降等等;
藏精能力下降:在中医课程中谈到‘五脏之精’,也叫后天之精,由饮食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,藏于五脏,有余则汇于肾贮藏,藏精能力下降意味着容器变小了,就好像电池一样,人家要冲10个小时充满,你充5个小时就满格了,虽然都是满格,但所存储电量完全不同。
还有改善办法么?几个关键点。
*停止一切过用行为,包括过度滋补壮阳,搞得持续亢奋,一旦停止进补,彻底废了,还有过度用眼,过度思虑等等;
*心为脏腑之首,心乱则脏腑乱,心急则脏腑不安,要冷静些,明白问题所在,按部就班来改善,避免天天搞得像热锅上的蚂蚁;
*刺激五脏之外窍,比如肝开窍于目,肾开窍于耳.....每天坚持按摩揉捏下耳朵,眼睛,鼻子,脚,脸等等,有帮助的;
*拍打按摩五脏所在经络,肝经,肺经...尽量按循行方向,自己搜下路线图,之前中医入门课程也发过(会员定向推送);
*还有固肾功等,朋友圈(xuzhen3699)常群发提醒;
*至于吃点什么有帮助?比如炒薏米,莲肉,糯米等健脾,黄芪,山药补肺;枸杞,当归,枣仁,胡萝卜等有利于养肝;黑芝麻,核桃,山药有利于养肾。
当然吃喝适量,也要考虑脾胃运化能力,自己根据身体反馈灵活调整。
⑷精气不足。
平时常提到精气神,其实是三个概念,精、气、神三者既独立存在又互相关联,会员朋友应该都收到过,一个古典养生PDF,里面有专门讲过这块。
精实则气充,气充则神旺,精虚则气竭,气竭则神逝,精+气是神的支撑基础;反过来,神过用以致疲劳(比如思虑过度)会伤精耗气,平时注意养神,则精气得存,就不容易生病了,这是精气神三者的关系描述。
结合本文题目,精气不足也是人感到疲乏无神的一个原因,改善的话,重在养精气,精气要靠滋养蓄积,非可短期速成。
*养精在于两方面,一是养血生精,食物是血之原料,这是吃饭的重要性;二是藏精少泄,只要不要过度释放倾泄,不至于精虚,精主要藏于肾,尤其三四十岁以后,房事应有所抑制,古语“急守精室勿妄泄,闭而宝之可长活”。
*养气几个方面,一是吃好饭,这是后天之气来源,刚才说过了;二不宜贪睡,久卧伤气,睡久则神离于气;三控制身材,不宜过胖了;四避免过度运动出汗,搞得筋疲力尽,也伤气。
*至于食药滋补,可以参考第3点。
精气养得好,人就不那么容易疲乏劳累了。
⑸消耗性因素。
明面上看得到的消耗因素好办,平时多注意节制改善就行,怕的是看不到的隐藏的消耗,这个要特别警惕了。
比如意淫而不泄,不少人觉的只是想想又不付诸行为,应该没事吧?此种形式伤精最厉害,比行为释放伤害还大,请彻底戒掉,不要心存侥幸心理;
还有的是潜在疾病,比如隐性肺结核,这个耗气比较厉害;
再有某些内在出血等等生理性疾病,都要引起重视了。
看不到的伤害,可能要靠自己平时多留意和体检发现了。
关于睡觉不解乏的问题,就平时遇到的案例看,有的和睡眠有关,有的是身体本身出问题了,要辨证分析确定大概方向,再加以调养改善才有针对性。
朋友们不妨按照上述5点,看看自己属于哪种情况,如有不明之处,可留言或加老徐微信(xuzhen3699)探讨都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