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处,请适度!

原创 免费文章|目录
严禁抄袭/修改/转卖等商用!

健康的本质是平衡,任何一种行为过头了就容易伤及身体,比如独处。


有的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,就是不愿意社交,不愿交流,不合群,喜欢一个人呆着,甚至长达数年,周围安静了,但精神内耗未必就小了,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情绪问题,此类案例遇到还不少。


很多人推崇独处,人当然需要独处时间,一个人呆着,安静下来,看看书,思考沉淀下,复盘过去经历,总结经验得失,甚至想想未来,都是必要的,咱们支持这样做,但不可“与世隔绝”,关起门来,长年累月这样,或许性格以及精神上偏爱以及享受此种状态,但对身心健康是不利的。


根据接触到的一些案例,此种自闭做法,性格容易变得偏执极端,甚至压抑感强,有的说话都不利索了,因为与人交流变得少,甚至排斥感强,看谁都不顺眼等等,这些都是阴阳失衡、气机不畅的表现。


就是说,体内有郁气而且化火了,不受刺激没事,稍微受点刺激,人就容易爆发,本质也是刻意压抑所致,或许本人都没意识到这点,但长期不与人情感交流,气机无形中就堵塞不通,也会影响整个人的气质形象。


人的嘴巴,不光是用来吃饭,还要说话,说话的同时带动气的流通,有的痰湿较重,痰多,多说说话,痰就能吐出来,人也呼吸顺畅了;反之,吃完饭就躺着或坐着,一天不说话,那堵得厉害,憋闷的难受,出去走动下大喊大吼或自言自语,气流通起来,痰排出来,舒服多了。


更重要的是,人与人交流,能疏解负面情绪,避免郁气积累,有时受了委屈无人倾诉,难受憋屈,找人聊聊天,情绪就缓和了,不然一个人瞎琢磨,精神内耗,气堵在那里,长期如此,气化有形,疾病暗生。


所以,独处可以,但不可过头。


本文主要针对长期久宅、性格内向,以及社恐、精神内耗严重者,几个建议,供参考。


⑴走出舒适区。

虽然性格精神上喜欢独处,但身体未必喜欢,有的三天两头不舒服,又查不出问题,不排除同思虑过度以及郁气滋生有关,导致的气血脏腑运行不畅,情志同脏腑的关系,在中医基础入门课都讲过。


适度接触社会和人群,从心理上接纳之,不再排斥和刻意回避。


⑵人以群分。

不独处,也不是说随便找个人聊天,可以找志趣相同之人,甚至性格相似,相处沟通起来,有共同话题,身心都会愉悦很多。


也可以找找喜欢的圈子,加入进去,比如跑步圈、爬山圈、打球圈,甚至自驾圈子等等,定期聚会交流,都能大大减轻长期独处带来的潜在郁气蓄积。


⑶改变环境。

人有时改变很难,不妨换个地方居住,全新的环境往往带来新鲜的体验。


可以找人多的地方居住,热闹的氛围,增加了交流的机会,避免或改善长期独处引发的一些问题。


⑷妥协策略。

尝试过各种措施,都没用,仍然喜欢宅着,独处,实在没兴趣同别人交流,这样的话,也有一些小技巧:

>每天出门逛逛,甚至运动起来;

>找适合自己的导引功法,常练,有助于疏通气机;

>找几本适合朗诵的书籍,有空就大声朗读下;

>喜欢唱的歌曲,多唱一唱,反正没别人听,唱的难听也没事。


总的来讲,自己喜欢独处的同时,也要兼顾身体感受,身体已发出各种不适信号,就有必要采取行动改变了。


当然,有的天天同人打交道,说话也多,挺累的,独处反而是一种休息和享受了,朋友们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