痰是较为复杂的致病因素,尤其慢性症,长期痰多,吐也吐不完,有的想吐都吐不出,卡在里面甚为憋闷难受!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危急!
有的痰为临时并发症,比如感冒发烧出现痰多,还有的肺炎咳痰等,多属一过性的,单纯祛痰意义不大,感冒或肺炎痊愈,痰自消,此类痰证来龙去脉清晰,不打算多说。
本文重点讲慢性痰证,并无明显生理性病变,但就是痰多,持续多年,有的才二十几岁,还很年轻,有必要重视下。
一、痰的本质及危害
痰,主要同脾、肺、肾功能失调有关,尤其和脾关系较大。饮食水谷无法化生津液、气血为人体所用,或者津液无法正常输布和排泄,则成湿、成痰、成饮滞留体内。
简单讲,脏腑代谢功能变差了,无法把吃进去的东西完全加工成可利用物质,被迫生成痰这类半成品废物,用不上排不出,滞留体内到处搞破坏。
那脏腑功能为何变差?有几个诱因:
*脾虚:比如暴饮暴食、思虑过度、饮食过重等伤脾困脾引发脾虚,运化能力下降,导致生痰或湿化痰,“脾为生痰之源”,有的喝口水或吃点难消化之物,痰马上出来;
*脾肾阳虚:比如纵欲过度、过量摄入寒凉之物、不注意保暖、输液西药吃太多等伤及阳气,阳气犹如火力一样,不够用了,必然影响脏腑加工能力。
形象点,锅里的水因火太小始终无法沸腾,放到人体上,可能吃得多,但就是不胖或肥胖症或频繁腹泻,火力不足无法充分腐熟成精微物质吸收,此类肥胖要当心三高。
*肾虚水泛,阳虚气化不利,则积聚为痰;
*肺肾阴虚:虚火炼液,化为痰浊;
*实火内盛,煎熬津液,郁而成痰;
*气郁阻塞气机,津液一并受阻,聚而成痰。
痰分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。
有形之痰,有的能吐出,有的则吐不出,往往停留于呼吸系统中,“肺为储痰之器”。
无形之痰,看不见,摸不着,随经络气血流转全身,引发各种怪症、疑难杂症,明明不舒服但就是查不出。
如停在胃,则引发呕吐、恶心;
如停在心,则引起心悸、胸痛、胸闷、癫狂、神昏,痰火扰心(失眠/心情烦躁/发火);
如停在头部,影响清阳,则引起眩晕、头昏脑胀;
如停在皮肤经络,则引起麻木或皮下肿块(瘿瘤瘰疬);
如停在四肢,则引起风湿肿痛;
如停在咽喉,则有异物感,咽不下,吐不出,查不到,也就是梅核气;
如停在肺部,则影响肺功能,出现怕冷、咳嗽咳痰、气喘,说话气不够用了;
如停在胆部,则惊悸不宁、口苦呕吐、心烦失眠。
痰具有极强的游走性,“痰之为物,随气升降,无处不到”,上述症状,时轻时重,同这种游走性有关。
古人早有断言:“怪病多痰”,“百病皆因痰做祟”,痰症不加重视,久则成疾,比如肥胖症(普通减肥方法无效)、咳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眩晕症、三高、心脑血管疾病、淋巴结结核等等。
无形之痰较可怕,平时潜伏于内,成伏痰,在气候、饮食、劳倦、情志失调等刺激下,猛然发作导致不适。
有些疑难杂症,实在找不到病根,可以从痰来论治,加入化痰药,往往有意外之喜。
顺便说下痰和饮的区别:痰浓度较大,其质稠粘,饮浓度较小,其质清稀。
二、痰类型及方剂
慢性痰证,常见四种类型:
①湿痰。
痰多而稀白,易于咳出,附带胸部满闷,苔白腻、大便黏腻不好冲,有的便秘。
针对方剂:二陈汤加减,燥湿化痰,整体上偏温燥,所以,体质偏热偏燥、阴虚内热、血虚者慎用。
②寒痰。
痰较为清稀多沫,舌淡苔白滑,附带阳虚体寒、恶寒怕风、清涕等寒象。
针对方剂:小青龙汤加减,解表散寒,化饮平喘,常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、咳喘,遇冷即犯者。
③热痰。
痰粘稠或色黄,舌苔黄,附带口渴喜冷、尿赤便干、发热等热象。
针对方剂:清气化痰丸加减,清热化痰,下气止咳,常用于肺有痰热的支气管炎。
④燥痰。
干咳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丝,舌干少苔,伴随着潮热盗汗、口干鼻干咽干发痒等阴虚内热症。
针对方剂:清燥救肺汤加减,针对燥热耗伤肺阴,此类症高发于秋季。
以上方剂都为经典方,实践过程中,需根据个体情况加减平衡。
痰类型判定,光凭颜色未必准确,宜结合其他症状确定。
三、痰多改善建议
痰是脏腑失调的外部表现,祛痰只能治标,调脏腑阴阳才能治本。有的吃药祛痰,吃药感觉良好,但停药,痰又出来了,说明没治本,而治本必须强脏腑,补阳气,提升加工能力。
⑴停止加重行为。
有些行为确实会生痰,有必要加以规避。
*少吃或不吃阴寒之物,比如冷饮、冰镇、凉牛奶、性质寒凉(如海鲜)等苦寒之物,伤阳生痰;
*滋腻之物少吃,比如粽子(尤其冷的)、红枣、枸杞、鲜山药 、甜品如蛋糕/巧克力、红烧类、糖醋类、煎炸油腻类、过量摄入肉类、滋阴补阴类(比如熟地);
*切忌暴饮暴食、吃撑。
可自行总结,吃完后明显痰多或憋闷不适,说明运化不了,少吃点了。
特别提醒:不强迫喝水,据大家填的体质测试表,有的早晨起来先猛灌一杯凉水,不可!根据口渴情况,喝几口温水就好,强灌运化不了易伤脾。
⑵祛痰之法。
有的被痰卡主,影响呼吸,甚为危急;见过被痰所困之人,呼吸不顺畅,说话气不够用,憋胀,搞得心烦火大睡不着,甚为痛苦,后来多说话,多活动,痰就随着气往外走,能咳出来,全身一身轻,舒服多了。
所以,祛痰非常重要,痰多者,先想办法排痰,先缓解身体不适,因为治本需要时间和过程,急不来。
祛痰排痰,临床上分为化痰法、消痰法、涤痰法,力度一个比一个大,前面方法无效,就用后面的方法。
并无通用祛痰法,适合所有人、所有情况,下面列举一些常用之法,可灵活选取适合自己的。
A:让气机流动起来。
不久宅、久坐、久久沉默,人多动动,说说话,大吼,憋气吹气,大声歌唱,有利于痰随气出。
B:合适姿势。
*俯卧、跪趴,拍打后背,有利于排痰,有的老年朋友慢性肺病,根治不易,只能多排痰,减轻呼吸压力。
*或者侧卧,空拳抖动,轻拍背部,从下往上,有助于排痰。
*小朋友痰多,可试试小儿推拿(全套教程,公号发布有延迟,可先看查询系统)。
C:大便一定排干净。
肺与大肠相表里,尤其湿痰黏腻,停留于肠道,势必影响肺功能,引发呼吸不畅、鼻塞等。一次排不干净,可多排几次。
D:摩腹。
有利于带动肠胃蠕动,助力排便与全身气机疏通,前段时间发过摩腹文章,可搜索关键字查看。
E:常用材料:
*寒痰、湿痰:陈皮、苏子;
*热痰、燥痰:沙参、贝母、枇杷叶;
*通用类:桔梗、杏仁,药性平和,寒痰热痰均可用。
F:个性化祛痰方。
*桔梗3克+生甘草3克,通用类,代茶饮。
*茶叶干橘皮,各适量,沸水冲泡,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,痰多,胃部不舒;
*白萝卜+柚子皮+冰糖,各适量,针对痰湿中阻,蒙蔽清阳而眩晕;
*白萝卜100克+茶叶5克+食盐少许,白萝卜切片煮烂,食盐调味,茶叶沸水泡5分钟,倒入煮好的白萝卜,代茶饮,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者;
*梨皮白萝卜皮,可适量,针对痰黏腻咳不出来;
*化橘红+砂仁(各3-5克),砂仁后加,煎煮,偏于温燥,开胃化痰理气,针对痰湿/胃胀有痰,食欲变差;
*痰多但咳不出,憋闷难受,海浮石适量煎煮喝,针对痰热老痰,但偏寒凉,虚寒者不宜,请找医生开;
*受了风寒:姜葱白萝卜,各适量,煎煮;
*受了风热:梨/川贝/ 罗汉果/冰糖/ 银耳,可选用;
*三子汤:苏子+莱菔子+白芥子,各5-9克,捣碎些,混合,煎煮代茶饮,针对咳嗽痰多、胸闷,尤其老年人。
*瓜蒌薤白半夏汤:针对心阳被痰所困,痰湿类胸闷气喘,舌苔厚腻、肥胖、爱吃肉、活动少者。
*温胆汤:也针对痰热内扰、虚烦不得眠者,二陈汤演变而来。
还有很多经验方,无法一 一列举,大多为治标法,不宜长期过量用,以免伤即正气、血气。
⑶健脾、补肺、强肾(可选)。
如开头所讲,痰多之根源在于脾、肺、肾三者,治本也应从此着手。
*健脾祛湿:可辅助茯苓、白术、苍术、陈皮、炙甘草、山药干等;
*补肺:党参、黄芪(补气),百合、麦冬、沙参(补肺阴);
*强肾:就多痰这块,肾虚水泛,适合肉桂、干姜。
可选,要看个人哪块不足,有的肾虚,有的脾虚湿气,有的肺阴不足...请灵活选用。
脏腑增强,首先在于不过用耗损,其次才是外力扶正。
⑷养阳温阳(可选)。
适合阳虚体寒者,有的体质偏热,可略过。
老话题了,补阳气,三大基础,不熬夜+避寒邪+节欲;其次辅助以晒太阳、泡脚、保持活动、艾灸等;食药辅助,常用生姜羊肉汤、核桃,芡实等。
选用外补还是内补,根据身体接受程度定,一补就上火,可选用外补之法。
⑸注意理气。
“善治痰者,不治痰而治气,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”,祛痰方剂中常配伍陈皮、枳壳、厚朴等理气药,使气顺痰消。
昨天还在朋友圈提到顺气问题,气为脏腑、血活动动力,气滞不顺,所有活动都要受阻,痰是表现之一。
气顺,首先是心顺,心乱焦虑着急,反正不平稳,那气必然淤堵;其次,养肝,肝好则疏泄通畅,则气顺。
都是老话题了,不重复。
梅核气,是常见的气滞痰郁案例,咽喉异物感,设备查不出,多用半夏厚朴汤加减。
⑹并发症的处理。
痰滞留体内导致的慢性病极多,上面列举了一些,尤其呼吸系统慢性病,比如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老年咳喘、某些水肿病等等。
说这些什么意思呢?
凡是有相关慢性病者,要根治的话,可从“痰”这个角度入手,情况众多,较为复杂,没法细说,仅提供一个思路。
痰,是一个很大的话题,尚有很多东西没讲,今天主要介绍痰的常识,平时遇到一些相关症状,大体知道根源及应对之法。
如果一个人多痰,如何分析解决呢?
首先,明确痰的类型,是寒痰还是热痰,还是湿痰?
其次,明确根源诱因,为何多痰,是脾虚,还是肺,还是肾的问题?
然后,可尝试祛痰之法,同时,长期来看,注意治本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