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汗如何调理?

原创 免费文章|目录
严禁抄袭/修改/转卖等商用!

出汗情况也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态,比如过量出汗,少汗无汗等都是常遇到的,有的是从小如此,有的是保养不当诱发;另外,有的把出汗当成排毒渠道,使劲发汗,也诱发一些并发症。


汗液的重要性,可能被忽略了,今天系统化说说汗液相关问题,供朋友们参考。


一、汗的本质及生成。

现代研究认为,汗是皮肤分泌的液体,用于调节体温体液等,也能部分排泄废物。


根据中医相关理论,“阳加于阴谓之汗”,可以理解为:津液受热蒸腾发为汗,津液属阴,蒸腾之力属阳。


比如运动生阳发热,会出汗,出汗多,津液流失多则口渴干燥;


比如吃辛辣厚重之物生热,灼烧阴津发而为汗,再有吃粥面条等容易发汗,这个过程都可理解为“发于阴出于阳”。


从气血角度,同营卫关系大,在中医入门课讲过,营即营气,血脉中营养之气,营养机体,是汗之根本,有“汗血同源”的说法;卫即卫气,护卫肌表,主肌腠开阖,汗液排泄。


重点强调下汗和血的关系,“夺血者无汗,夺汗者无血”,但凡血虚者,不宜多出汗,会加重血虚,引发头晕虚弱等症;反之,过度出汗也伤阳伤血,引发头痛等。

 

从脏腑角度,汗为五液之一(汗/涕/泪/涎/唾),为心之液,和心的关系极为密切,实际中,情志失调紧张担忧恐惧等,也容易手心额头出汗,根源在于五志过极生火汗出。


再有,汗同肾也有关,肾主水,水液运行障碍,会影响津液运行,间接影响出汗。


一般来讲,该出汗时则出汗,不该出汗时也不能频繁多汗,违背这个原则就考虑失调了。


二、汗的重要性。

可能很多朋友没有意识到,有必要做个提醒。


*汗属津液一部分。

如果过度发汗出汗,耗损津液,出现阴虚症,如口干、舌燥、皮肤干枯干瘪、甚至抽搐等。


所以,不建议过度发汗,如蒸汗之类,气血不足或心血管疾病者,很容易出问题,有的直接晕倒。


*维持阴阳平衡。

比如运动出汗,吃重口味出汗,天热出汗等,阳随汗出,避免体内过热,调节阴阳平衡,人才会感到舒适。


*排外邪。

遭受风寒湿等外邪,适度发汗,能将外邪排出体外,恢复健康,常用于感冒。

比如麻黄汤,用于辛温发汗;桂枝汤用于解肌发汗,调和营卫等。


*排泄废物。

就排毒而言,主要通过大小便,其次汗液。

但要提醒,出汗不能当成主要排毒渠道,频繁去发汗,估计到后面,毒没排多少,人先虚弱了,阴血俱伤。


健康的做法是,适度增加运动,附带出点汗,出汗后及时补水,这个循环是没什么害处的。很多人运动完,感觉轻松了,很多废物都排掉了。


*适应天地环境变化。

夏天天热,出汗是身体同天地沟通交互的过程,不宜天天呆在空调房里,多户外活动出点汗,不要怕热; 冬天正相反,阳气闭藏,不宜多出汗,夏和冬,一散一藏,相互弥补。


如果身体反着来,夏天不出汗,冬天狂出汗,就违背天地变化之道,是有问题的。


三、常见出汗问题。

出汗是正常现象,之所以出汗异常,主要是阴阳失调,肌腠腠理不固所致。

结合大家平时的咨询,列举几种常见的汗证,附带一些调养建议。


⑴ 自汗和盗汗。

这两个遇到较多,存在一些误区,顺便澄清下。

自汗:不受外界环境影响,频繁汗出,坐着不动出汗,动一下出的更多;


盗汗:睡着就出汗,醒来就不出了。


一般认为,自汗同气虚/卫气不固有关;盗汗则同阴虚内热有关。


临床实践中,情复杂些,自汗也可能因为阴虚内热所致(比如饮食之火耗损胃阴出汗/更年期自汗),盗汗也可能因为气虚所致(睡眠时卫气内藏,而卫气较弱,也会出汗,不过出汗后人会怕冷)。


所以,不能遇到自汗就认为气虚了,遇到盗汗就认为阴虚,这就有点片面了。


那怎么辨别根源呢?

凡遇到出汗问题,不管是自汗还是盗汗,看是否有火。

如果有火有热附带出汗,则归于阴虚;如无热无火还多汗,则归于气虚/阳虚有关。阴虚火热出汗多燥热,气虚阳虚出汗多怕冷。


调养:

*气虚多汗:重在补气温阳固表。

>常用黄芪/白术/人参/制附子/干姜等;

>经典方/经验方:玉屏风散(肺虚)/补中益气丸(脾虚)/黄芪建中汤(冷汗)。


*阴虚多汗:重在滋阴降火。

>常用:牡蛎/乌梅/酸枣仁等;

>盗汗经验方:霜桑叶,焙干研成细末,取适量,空腹米汤送服;

>经典方:当归六黄汤。


*通用多汗:针对各种虚证多汗。

>常配合浮小麦/糯稻根/麻黄根/五味子等;

>牡蛎散:针对气阴两虚,心悸气短等出汗症。


有些多汗,还和血瘀有关(部分案例->汗出如油/天亮多汗),采用血府逐瘀汤。


多汗情况是比较多的,以上都是常见的,仅供参考。


⑵ 各部位出汗。


*手心脚心出汗。

总觉得黏黏的,多伴有头晕耳鸣,烦热干燥等症,多考虑肾阴虚有关,调养的话,除了戒意淫节欲外,宜积极养阴,适量辅助地黄丸系列。


*手脚整体汗多:多考虑湿气(热)过重 或者 脾胃郁热,除控制饮食外,适量辅助二陈丸或二妙丸,清热祛湿。


*头部多汗。

头部为六阳之汇,多汗的话,考虑阳浮阴虚有关,部分情况同阳亢、食积胃热有关,情况较多,有的需干预,有的就不用理会。


*心胸区域多汗。

这个位置多同思虑过度、劳心过度有关。

主要学会调节放松,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紧张焦虑状态,辅助弄点猪心汤也可。


*半身出汗。

身体半边有汗,另一边无汗。

偏瘫中风之兆,直接原因是经络受阻,根源考虑痰饮淤阻,气血不足有关,较为复杂,需具体辨证。


有的仅半边头部出汗,另一边头无汗:多见于病后未完全康复就房事,还受凉。


*其他部位。

还有很多局部出汗,比如会阴部,多考虑湿热下注或意淫相火妄动或生殖炎症等;再有腋窝多汗,不一定有具体诱因,就是分泌失调了。


⑶ 饮食汗。

这个遇到还不少,一吃饭就出汗,大汗淋漓,一起吃饭,别人就没事。


直接原因是胃热,一吃东西就积滞生热,运化不下去,常用经典方:安胃汤(五味子/生甘草/炙甘草/乌梅/黑枣,适量),辅助。


另外,嗜酒多饮,体内湿热较重,易头面多汗(尤其睡眠中)。


⑷ 少汗。

有的夏天都不出汗,平时运动也不出汗或者出很少汗,如上所讲,“汗血同源”,多考虑阴血不足,平时多注意养血补血。


⑸ 慢性病汗证。

有些出汗异常是慢性病所致,比如某些皮肤病、糖尿病、甲状腺异常等,出汗异常往往作为并发症,单独止汗发汗倒不是主要的。


⑹ 异常汗液。

主要体现在颜色和味道,正常汗液是无色透明的,但有的带颜色或味道异常,也反映了一些问题。


*黄汗, 多见于饮食因素(过量摄入橘子等)、肝胆病、某些药物摄入、湿热之邪等相关影响;


*异味:比如腥味,香味,臭味等。

凡出现汗液外观异常,最好做个仔细检查。


其实,每个人出汗量都是不同的,有的从小就出汗多,有的天生汗少,也不好归于病态出汗。要提醒的是,不宜盲目止汗,如果仅仅因为觉得汗多刻意去堵住不让出,那可能引发别的问题;正确应对思路还是辨别多汗诱因,从源头入手,具体上面都列举了。


总的来说,出汗相关问题,要结合先天体质、后天体质、以及有无生理性慢性病等多个因素,综合考量排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