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渐冷,有关“手脚冰凉”的问题,最近收到不少,有的轻,有的重,程度不一,女性朋友居多,男性也有。
如果年纪轻轻,十几二十岁就常常怕冷冰凉,就有必要找找原因,做相应调理。
原因分析
根据接触到的案例,总结了几种原因:
A:寒邪滞留。
寒邪可留于脏腑经络,阻滞气血流通,致四肢冷痛。
寒邪从哪里来的?
*外感寒邪:冷天外出受寒,冬天大量出汗毛孔大开,穿的过少,空调房呆的太久等等;
*内寒:长期过食寒凉,空腹冷饮,生冷瓜果,冰激凌等等,伤及脾胃,以致伤阳生寒。
B:阳虚。
常见两种类型:
《肾阳不足》
在中医养生课程中讲过,肾主命门火,能温煦全身,为各脏腑功能活动动力,如肾阳衰弱,则命门火不足,可导致全身阳气变弱。
肾阳不足的手脚冰凉,双膝发凉较明显,除此之外,还有并发症,比如阳痿早泄、性欲减退、面色㿠白或晦暗等。
年纪轻轻肾阳不足,多同纵欲有关,每年不知道接触多少受害案例,一定要警惕。
《脾胃虚寒》
长期肾阳不足,也易诱发脾肾阳虚;
再者,上述A中所讲,过食寒凉,久则也会虚寒。
脾胃虚寒,除了手脚冰凉外,还兼具倦怠无力、喜热喜按、口泛清水、久泻不止、食欲也差等。
C:其他。
多说两种情况:
*气虚:气有防御温煦作用,尤其面对寒冷环境,气虚的话,容易被寒邪入侵;另外,气能温煦肢体,气虚厉害,也会怕冷手脚冰凉;
*阳郁:阳气郁结到里面,无法温煦四肢,多见于肝郁气滞。
【改善思路】
⑴手脚冰凉能否快速治愈?
要看时间长短及程度,有的只在特定时候发作,比如气温降低时,纵欲释放后,受寒后.....相对好调理。
有的一年四季都冰凉怕冷,这属于长期顽固症,需要耐心慢慢调养了,毕竟花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把身体搞得亏虚,指望吃点什么药马上恢复,也不现实。
但无论哪种情况,都可以采取一些缓解措施,救救急,减轻其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⑵救急缓解措施。
*多晒太阳,太阳为阳气之源,万物之父,尤其秋冬,每天晒会太阳;
*坚持喝热水,尤其早晨起来,先喝几口热水养胃;
*双脚+双腿+双膝盖,是要重点保暖的,下面暖和了,人就没那么冷了,尤其冬天骑车,膝盖加层防护;坐着学习上班,可用棉薄被或什么盖腿上,并不会影响上课上班;
*晚上睡前,泡泡手,泡泡脚,泡完按摩揉捏下;
*弄点温热之物,如粥、面条,喝完全身热的快,代茶饮(如姜枣红糖茶、热性茶叶等)辅助喝喝;
*外用之物:比如几个热水袋全天候不间断护身、暖宝贴、艾绒包(可自己在家做,面积大些,覆盖面广)。
⑶通用原则。
这些原则,不管哪种类型手脚冰凉,都是适用的,一年四季都要注意,尤其长期慢性症。
*学会避寒邪。
寒邪只会加重冰凉问题,只能避开了。
>生冷寒凉之物,冷饮冰激凌戒掉,凉菜水果等不空腹用(包括夏天);
>外在寒邪,比如冷天可晚起会,不过早出门,出门带好帽子口罩等;
>夏天空调温度不宜太低,空调房长衣长裤。
临时遭受寒邪,可喝点生姜葱白红糖水发发汗。
*坚持运动。
“动则生阳”,坚持运动,有助于提振阳气,但三天打鱼两天嗮网式运动,没有坚持,估计看不到效果。
>气虚体质弱,可以舒缓些,不宜大量出汗;
>尽量日光活动,不推荐天还没亮或三更半夜跑步;
>还有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,强打精神运动健身的,此类悲剧不少见,都是违背规律的。
*保持节欲。
本次推送第2篇文章中,重点提到了养精藏阳的重要性,尤其冬天,不能因为空调暖气带来的舒适感,而无节欲意识,此话题讲了多次了,不重复。
*利用好夏天。
夏天,外界阳气最为充沛的季节,可好好加以利用。
>适当出汗,该出汗的季节就要出点,有利于加强收藏能力;
>春夏养阳,有专门文章讲过,不能因为热,空腹吃寒凉;
>多接地气,不久宅,尤其高层,大自然阳气充沛,多接触下。
⑷分类重点调养。
针对开头提到的几种原因,分别提供一些改善思路,可结合自身情况,灵活选用。
不管哪类原因,核心调养思路:温阳/补益阳气,祛除寒邪。
①针对肾阳不足。
肾藏真阳/命门火,事关先天禀赋及寿命,比较重要,这个东西过度透支了,不是单纯补火就行的,有的朋友想的简单,缺火直接补火,结果不光没如愿,还搞得欲火亢盛,浑身燥热,相当于压榨肾的潜力,好比汽车冒烟了,还使劲踩油门。
肾阳不足,多见于纵欲者及老年朋友,四肢冰凉怕冷、腰膝酸软冷痛、有的滑精阳萎、小便多而清长、起夜尿频,舌淡,脉象沉细无力。
此类冰凉,下身发凉较为明显。
*以上(2)-(3)点是基础;
*食疗补阳:核桃/芡实/肉桂/羊肉/虾/韭菜/韭菜籽。
常用的比如生姜羊肉汤,韭菜炒虾仁,小火炒核桃,肉桂粉调味等等,如果吃完就上火,嘴上起泡或失眠或引发纵欲,考虑是否过量或方法不对。
*两手握拳,用手背,沿两腰上下区域来回摩搓下,也有温阳之效;
*经典方:金匮肾气丸/右归丸,多是短期辅助。
>前者,相对温和些,阴阳都有顾及;
>后者,偏于补肾阳,补火力强。
(各种阴虚/血热/皮肤过敏症等都不合适过度补阳)。
②脾胃虚寒。
肾为先天,脾胃为后天,脾胃不好,不仅会影响吃饭,如果频繁腹泻,就没法很好的化生气血,最终气血不足,人也没精神。
脾胃虚寒,最怕冷,外面怕冷,也怕吃凉的,一碰就脘腹冷痛,口泛清水,不爱喝水,呕吐,甚至腹泻,舌胖苔白滑,脉象沉迟或紧。
*以上(2)-(3)点,请注意改善;
*食补的话:干姜/高良姜/花椒/肉豆蔻/砂仁;
*经典方:
>理中汤(丸):温中健脾,尤其脾阳虚者;
>附子理中汤(丸):多用于脾胃虚寒重症;
>小建中汤(颗粒):温中补虚,脘腹疼痛,喜按喜暖或心悸虚烦不宁、面色无华等。
>大建中汤:用于急症,中阳虚衰,阴寒过盛所致脘腹绞痛,甚至腹部起包,手不能碰,呕吐不能食。
③其他。
这两个作为附带,稍微提一下,大家心里有个数,必要时参考。
<气虚>
少部分气虚重的,会引发手脚冰凉,实际上,气虚波及面广,不仅手脚了,整个人也怕冷怕风,疲乏无力,少言懒语,爱出汗。
如果手脚冰凉,兼具气虚明显,可适当补气,党参、黄芪都是常用的。
<阳郁>
热郁于里,以致四肢发凉、口干,舌红苔黄,脉弦细数者。
虽然手脚冰凉,但里面有火,所以不属于寒症,属气郁/郁热症,根源多同肝郁有关,除了四肢发凉外,兼具胸胁脘腹胀痛、脸色晦暗、少汗、鼻尖耳尖发凉,手掌手指颜色偏深等症。
>重在养心调情志,此点讲过多次,请翻看以前文章;
>四逆散是常用经典方剂。
最后,补充两点:
一关于艾灸。
也多次谈相关问题,但还没系统讲过艾灸,抽空专门发文介绍下。
阳虚体寒怕冷的,可适当辅助艾灸,但控制好力度和时间,遇到好几个搞成阴虚内热体质的,燥热不宁,睡眠都影响了,想补回来就不那么容易。
常在朋友圈(xuzhen3699)提醒,任何措施都要控制力度,留意身体反馈,灵活调整,身体明显不舒服了,说明不合适或方式不对,还能闭着眼继续么?
二关于混合体质。
可能有的混合体质,既有阳虚,也有阴虚,既怕冷,也怕热,此类属系统性亏虚失调,单纯补阳,就有可能虚不受补,出现上火现象,最好综合辨证调养。
发展到手脚冰凉,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,多是长期伤及阳气所致,调养既要注意基本原则(2)(3),也要个性化重点调养,大家可结合自身情况,灵活选用上述所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