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血和阴阳关系揭秘!

原创 免费文章|目录
严禁抄袭/修改/转卖等商用!

气血和阴阳,平时文章及咨询中提到较多,但发现不少人经常搞混,或者没理解透彻其含义,虽然在中医入门课有单独章节讲(会员请看回付费目录),仍有必要再解释下,帮助大家加深理解,尽量讲的通俗形象易懂,但纯理论的东西终归枯燥些,确实不易看懂。


【概念澄清】

阴阳学说,本质属于哲学辩证法范畴,是一套抽象的分析理论,蕴含互相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,中医用这种矛盾的观点来分析人体和疾病现象的属性和状态。


阴阳是中医辨证的核心原则,无论任何问题,都可转化为阴阳来表示,比如用阴虚,阳虚,阴盛,阳盛来描述当前状态,当身体很健康时,则认为阴阳平衡。


在实践应用中,阴阳理论可用于身体各个层面,既能定性脏腑组织气血之阴阳属性,也能描述疾病发展变化,还能对药物进行归类等等,如此便通过“阴阳”这个核心纽带,把疾病同药物治疗等前后连贯统一起来,形成一套辨证治疗系统。


某种疾病,辨证为阴虚,就用阴虚类药物治疗,阳虚症则用阳虚类药物治疗,其他类推......方方面面通过“阴阳”进行归类分组。


掌握这套抽象思维和分析方法,是了解中医及入门的必要前提。


应用举例:

比如脏(心肝脾肺肾)定性为阴,腑(胃/胆/小肠/大肠/膀胱/三焦)定性为阳,其关联经络阴阳属性保持一致;


比如人体部位,体表属阳,体内属阴,背部属阳,腹部属阴;


比如身体物质组成(如津液精血等)归于阴,脏腑功能活动归于阳,形象点,类比于汽车机油属阴,发动机动力强弱属阳;


常说一个人脾虚,设备又查不出,但就是吃不多,一吃就胀气,人要么虚胖要么较瘦,多因脾动力变弱,运化吸收能力变差了,大范围归于脾阳虚。


当一个人表现出盗汗、五心烦热、口舌干燥、口渴时,如何来描述这种状态呢?中医将之归于阴虚(即津液耗损过度),然后按阴虚思路来调养;


同样,当一个人表现出面色苍白、怕冷、手脚冰凉、精神差、清涕不断时,可将之归于阳虚,按阳虚思路调养。


总的来说,阴阳理论不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东西,是一种辨证思维和分析方法,不能把阴阳固定死身体的某个部分或物件。



再来说下气血。

气血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东西,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,等同于现代的血液;气包括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,最简单的呼吸氧气(清气),人活着就靠这个,虽然看不到,但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;再有,握紧拳头使不上劲,走个路都喘得厉害,说明气不足。


身体各项生理活动、脏腑滋养、能正常听看思维,都要靠气血来维持住,这些都是真真切切在发生的。


气血一旦出问题,身体马上有感觉,比如无力感、困倦没精神、视力模糊、各处胀痛甚至出血等等,就好像供水系统坏了,那水管马上没水。


常见的气血问题,包括气虚、气滞、气逆、血虚、血瘀、血热、出血等;

>气虚多表现为神疲乏力、精神不振、气短懒言、语声低微、自汗等;


>血虚多表现为面色淡白不华、爪甲色淡、舌质淡、眩晕、手足麻木、经量少等。


不是本文主题,不多说,大体了解即可。


【二者区别与关联】

阴阳是一套辨证思维,如上所讲,可分析各个方面,也包括气血,通常气属阳,血属阴,气血是被分析辨证的一个对象,阴阳是更高层次的分析理论。


常遇到气虚,血虚,阳虚,阴虚的概念,气虚血虚好理解,就是气血亏损不够用了,阴虚阳虚如何理解呢?


这是阴阳理论,对身体物质基础与脏腑功能活动,当前状态的一种描述:阴虚指津液精血等物质不足了;阳虚多指脏腑功能变弱、动力不足了,理解为火力变差也可。


那既然气属阳,气虚从大范围属阳虚,血属阴,血虚大范围属阴虚,但具体到实践中,需要更精准些。


气虚无寒象,而阳虚生寒,如气虚基础上还有畏寒、肢冷、出冷汗等表现,则归于阳虚,反之,没有怕冷等,则按气虚对待即可;


血虚无热象,而阴虚生内热,如颧红,潮热盗汗,发热,舌质红,脉细数等明显,则考虑单纯津液亏虚,可归于阴虚,当然也可能同时血虚,出现阴血不足症;


实践中,还要进一步考察各个脏腑情况,再深入讲,又可细分为心阴虚,心血虚,肝阴虚,肝血虚等等,相对复杂些,今天着重于概念探讨,不深入说。


总的来看,气血出问题,久则必然演变为阴阳失衡,但阴阳失衡,未必是气血的问题,也可能情志因素或者脏腑失调或饮食不节等导致。


今天主要是就气血和阴阳含义做个讲解,平时看文章或交流时,提到相关概念,大概心中有个数,知道怎么回事。


还有很多相关概念,后面再间隔性的介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