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时,脚后跟突然疼一下,过一会又好了,有的要持续好久,搞得莫名其妙,去检查也查不出问题,怎么回事呢?
脚后跟,这个部位比较特殊,其本身少见严重问题,多数情况是受牵连而引发疼痛,所以,出现疼痛,要从整体上去排查诱因。
总结下常见原因及调理思路,希望有所帮助。
⑴肾虚。
肾经起于脚小趾-过涌泉-足心-足跟......如果肾精亏虚,整个肾经缺乏能量支撑,脚后跟容易出现疼痛,属虚性疼痛,多呈现隐隐作痛。
多见于纵欲过度、产后体虚等,实际案例中也确实遇到不少,有的会伴随腰膝酸软、小便不利、腰痛等并发症。
【改善建议】
*先停止伤肾行为,比如意淫纵欲、过度劳累、熬夜、烟酒无度、过度摄入激素类药物、过量摄入饮料等。
*饮食少咸、油炸,清爽些;
*有助于补肾:栗子、核桃、海参、牡蛎、黑芝麻、枸杞、怀山药、芡实等;
*方剂辅助(限于短期):需辨别下类型,肾阴虚则考虑地黄丸系列、肾阳虚考虑金匮肾气丸等;
*养肾小技巧,比如叩齿吞唾液,之前在朋友圈讲过多次了,可坚持做做。
普通肾虚,及时改正伤害行为,脚后跟疼痛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。
⑵淤堵不通。
“不通则痛”,人体是个整体,所有经络都是互联互通的,一个地方堵住了,会导致其他地方出现疼痛,有的甚至是跳痛,疼一下换一个地方,脚后跟也是受波及之处。
此种疼痛,多呈现胀痛、酸痛,如果存在血瘀,会出现刺痛、多斑、舌底静脉喷张变粗甚至分叉等并发症。
如果仅脚后跟疼痛明显,多考虑同肾经淤堵关系大些。
【改善建议】
*平时不宜久宅、久坐,每天活动下,做做疏通保健操是必要的;
*保持大便通畅,反之,常便秘,全身气机不畅,会引发整体淤堵,相关案例也是有遇到;
*常按摩揉捏下脚底区域,或者两手握拳,用手背来回搓压下脚底;
*脚底放一个球,来回碾压滚动,也能辅助疏通;
*可适度拍打下肾经,辅助疏通;
*泡脚疏通,加适量桃仁、红花之类。
⑶筋脉失养。
“不荣则痛”,人之筋脉靠气血滋养,如果气血不足,筋脉缺乏充盈,也易出现疼痛,本质属虚性疼痛。
如果不存在肾虚,而呈现隐痛,可从这个角度看看,多见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气血不足,比如过度节食、产后虚损、熬夜、过劳透支、脾胃吸收差等诸多诱因。
气血不足,是高发问题之一,并非简单吃点什么补补就行的,很多人存在虚不受补,压根补不进去,所以,调养气血是个系统工程。
*如果平时耗损过大,总是在透支,时间久了,必然出现虚损,比如过度用眼、用脑,除了注意控制外,适合滋补;
*如果脾胃较弱、湿气较重,不适合滋补,重在健脾调脾胃;
*如饮食摄入不足,营养跟不上,请好好吃饭,辅助滋补也行。
>坚持好好吃饭,这是气血原料,请重视,尤其早餐;
>适合补气血:党参、黄芪、大枣、阿胶、桂圆等;
>经典方(仅供参考):比如当归建中汤、八珍益母汤等等。
特别提醒,感觉身体虚,就不宜强迫性过量运动,在朋友圈(xuzhen3699)强调多次了,有的朋友总执着于“运动万能论”,觉得只要坚持剧烈运动,一切问题皆可解决,实践证明并非如此。
⑷过劳。
就是累到了,比如日行万步,暴走等,也易引发脚后跟疼痛不适,尤其老年朋友。此种情况,多在过度劳累后出现,控制下运动力度即可。
⑸炎性疼痛。
常见的筋膜炎、跟腱炎等,治疗不及时,演变为慢性症,稍微过劳或受点刺激就发作,尤其起床后疼痛,来回走几步会好转些。
多见于剧烈运动、过度运动等导致的生理性损伤。
还有一个是骨刺因素,骨刺本身是长期受损导致的,属代偿性变化的结果,会引发疼痛,但并非根源,单纯解决骨刺未必能治本。
此类情况,如确实存在生理性受损,要进行专项治疗。
注意事项:
*尽量少穿布鞋、皮鞋,适合运动鞋;
*走路不过多,不过多负重,不久站,控制在承受范围内;
*平时做好保暖,避免受寒凉风湿刺激;
*平时可适当训练帮助恢复:用布条,裹住脚尖区域,两手各执布条一端,脚使劲往前蹬,两手相反方向用力;
*有些膏药,也可以贴贴;
*以上的泡脚等措施也可辅助。
⑹其他。
别的地方出问题,牵连波及到脚后跟,比如腰椎异常等,脚后跟本身没事,要先调养根源诱因。
出现脚后跟疼,未必都需要干预,有的是一过性的,频率也不高,可能没睡好吃好或坐久了,倒也谈不上干预,只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;真正需要干预的是经常性发作的,甚至明显影响正常生活了,要重视下了。
标签:足跟,脚跟